文/梧清
编者按:2014秋季学期,童蒙在大别山区的支教圆满结束,感谢支教老师们的无私付出、对山里孩子们的无微关怀、对乡村教育的无限支持!
二零一五年元月二十六日,大雾弥漫的早晨,我站在公路边等车,学校的几个老师陪在我旁边,公路对面,五年级的学生和学前班的孩子们在向我挥手,直到八点半的上课铃声响起,他们才进了学校。四分钟后,去火车站的班车来到,我向身旁的几个老师道别,提着行李上了车,汽车驶进白茫茫的雾气中。
终于结束了,这将近五个月的支教时光。
我靠着车窗,望着路旁在雾中挺立的一排排光秃秃的树,它们在我身旁一一掠过,它们如我一般沉默不语。我没有感到惆怅,亦没有难舍难分,我只觉得,经历中的人事就像这身旁的雾,而我在云雾中穿梭,很快地,它们就要随风而散。可是总有一些珍贵的东西会留在记忆中,或者,它们已经烙在我的生命中,任何一个时刻想起,都会在脑海中发出灿烂的闪光,那是孩子们的笑脸,是他们晶莹剔透的眼神,他们单纯无邪的心灵。
我想起五年级的学生,这个年级只有四个男生,女生却有九个。其实我并没有给她们上过课。可是,因为五年级的教室在三楼,而我的寝室也在三楼。因为那一次中午我在走廊上用蜡笔画画,她们就围上来,参与进来,要临摹我的画,而我拿了更多的蜡笔和纸来让她们画。于是连续好多天中午,她们都来和我一起画画,画出各种东西。又因为那一本手工折纸书,和那一大盒彩色折纸,令她们兴趣盎然。她们和我一起折纸,折出各种东西。——啊,确实,没有什么比共同完成一些事更能培养人与人之间的温馨感情了。就是这样子,不知不觉的做事过程中,她们对我越来越熟悉,也越来越放肆,我的寝室成了她们课后时常来捣蛋的地方。我带着无奈的微笑看着她们,欣赏她们。

一个月前,听说我即将离开,并且不再回来,她们就依依不舍了,于是很早就动手给我做贺卡。我真是惊叹她们的创造力。她们自己在彩纸上画,在彩纸上贴,在彩纸上写,最终完成的作品是多么令人赞赏,它们比起商店里那些印刷出来的贺卡,真的不知可爱多少倍!于是,我送给她们每人一张我画的蜡笔画,她们都开心地收藏起来。
有一天,我决定给她们上一堂课作为留念,便向她们的班主任徐老师要了一节课。
“你们送我的东西,或是我送你们的东西,也许某一天都会遗失,但是留在记忆中的东西却不会消失。所以我决定给你们上一堂课,只上一堂课,让它留在你们的记忆中。”
我在黑板上写了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给她们讲解了这首诗的了不起的意义,告诉她们人生无论遇到何种逆境甚至绝境,希望的根和种子仍然埋藏在土壤中,只等时机一到,春风一吹,生命又会朝气蓬勃地焕发出新的光彩。可是,我真正想教她们的是吟唱这首诗。
“其实我们古代的诗歌都是可以加上曲子吟唱出来的,只不过现在失传了,所以光是朗诵,我们不容易被诗中的美和情感打动。我曾在广州参加了一期国学培训,其间听到一些来参加的老师吟唱这首诗,据说是由现代一个德国人谱的曲,我当时就被打动了,感到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多么美,多么据有深情。后来我想在网上找到这个曲子的版本,可是没有找到,网上只有一些儿歌似的版本,那种旋律唱不出我所感受到的那种浑厚深情。所以,我今天教你们我学会的这个曲子,让它留在你们的记忆中,以后当你们想起这首歌,或是唱起这首歌,你们就会想起我,同时也许就感受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
“我曾经也教过三年级的学生唱这首歌,可是他们一个个太爱表现,声音缺乏节制,吼得老大声,结果让这首歌完全没有了味道。现在,我希望你们能够先轻轻的吟唱,学会后再用中等的音量去唱,千万不要图个人表现而大声地吼。这样你们才会感受到集体合唱的魅力,也才会感受到这首诗的魅力。”
我这样地告诫了之后,他们都做得很好,教室里充满了和谐的氛围。
在我离开的的这天早晨,我又到他们教室里,和他们一起合唱了这首送别诗歌: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汽车依旧在浓雾中穿梭,拐过一个又一个公路的转弯,我正在离开大别山的腹地。我又想起学前班的孩子们。他们有几个刚刚还在公路边有节奏地叫着:“梧老师,不要走!梧老师,不要走!”然后嘻嘻哈哈地笑着朝我挥手。他们不想我走,但也没有难过,这是我所喜欢的状态,随喜自然,我也只是他们生命中的一个过客,相处时开开心心,离开也自自然然,所谓的活在当下,他们是真正的实践者。
大约也是一个月前,有好心的网友为我们捐来了许多蜡笔和打印纸,我就拿着它们去给孩子们上美术课。上课时,我给他们每人发了一盒蜡笔和一张白纸,下课后我又把这些全都收回。我不能把蜡笔交给他们,否则,他们全会搞坏弄丢的。我把他们画的画收上来,从中选出画得还算不错的来,张贴到教室后面和周围的墙上。而在黑板上方,则张贴着我为他们画的画。他们画画时,可以临摹我的画,也可以画他们自己所喜欢的画。这样过了几个星期,我们的教室贴满了孩子们的画作,变得多彩而美丽了。
一个月前,我教的拼音就已经复习完了。而《三字经》呢,从“人之初,性本善”到“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他们也都背得很熟悉了。于是我就在考虑接下来的一个月中该教他们些什么。这时看到那本《弟子规》最末一页印的《感恩词》,心里一动。于是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每天上课前几分钟我都带他们读《感恩词》:
“感谢天地,化育之恩。
感谢祖国,保护之恩。
感谢父母,养育之恩。
感谢爷爷奶奶,照顾之恩。
感谢老师,教育之恩。
感谢同学,帮助之恩。
感谢农民,辛劳之恩。
感谢大众,付出之恩。
感谢万物,共存之恩。
祝愿: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健康安宁,自然灾害消灭,战争永远息停。”
本来上面没有“感谢爷爷奶奶”那句,但是我知道,这儿很多孩子的父母在外地打工,而在家里,正是爷爷奶奶在照顾着他们,对此怎能不感恩呢?我们每天上课前都起立读这个,下课前也读这个,而我让他们站着读,这样一直持续到我离开前。虽然这些句子太多词语重复,使他们很难完整记住,可是我却不在乎这个,也不在乎他们只是把它当作儿歌一样地朗诵。我想,只要读的是好的文字就行了,至于能对他们产生多少影响就顺其自然吧。

离开前几天,我也教学前班的孩子们吟诵了一首《诗经》中的诗: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我告诉他们,这首诗的意思很简单,就是你送给我一个吃的,我送给你一个玩具,然后我们就永远是好朋友。这首诗的吟诵版本也是我在广州那个国学培训课上听别的老师吟诵表演而学会的,她们用很温柔的声调,配上彬彬有礼的肢体语言,让当时在坐的人感到一种传统文化中那种温文而雅的美,而在家都被这种美打动了。虽然孩子们无法学会那种温文尔雅的声调,可是,他们却都很开心地学我用那种古代的姿势拱手行礼。
离开前几天,黄老师说需要形式地给他们期末考一下,给他们做成绩单,发发奖状。于是我在一个晚上自己设计了考卷,除了学过的拼音和数学外,最后一个题目就是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又自己设计了成绩单,搞了几张卡通图在上面,几乎像是贺年卡了。我又给家长们写了这样一段话:“尊敬的家长:你好!在春节来临之际,祝您全家新春愉快,万事如意!教育下一代是父母和老师共有的责任,只有家庭与学校共同配合努力,才能培养孩子拥有健全的身心,走向光辉美好的未来。学龄前的孩子像块海绵,吸收身边环境中的一切影响。因此努力为孩子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和友爱向上的校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现将贵子女本学期在校各项成绩汇报给您,作为进一步了解孩子的参考。”而在下边,我仍然像平常改作业一样,给他们各科打上太阳、月亮和星星的等级符号。
至于奖状呢,我犹豫了许久,真是难以取舍,一个孩子对我说:“老师,给每一个人都发一张奖状不‘照’吗?”(注:这里的方言在表示可以的时候都说“照”。)你瞧,他们没有竞争意识,他们不会觉排挤掉多数,只有少数人拥有才是光荣,他们希望的是大家都快乐。最终,我给每个孩子都发了一张“好孩子”的奖状。那一天,更像是一场狂欢节,孩子们都兴高采烈,大声地向我说谢谢,和我团团抱在一起,整个教室弥漫着快乐的气息……

离开了,离开了,汽车终于把我带离了这地方,带离了这段支教时光。我感到收获良多,却又难以言传。真的,只要不去理会世俗成年人的世界,不理会校领导和某些老师身上的成年人习性,只是单纯地教书,单纯地与孩子们互动,你会觉得自己越活越年轻了。你瞧,很多老师害怕孩子们的脏手弄脏他们的衣服,都用威严隔离着孩子,可是我啊,任由他们在地上打滚之后,又来拽脏我的衣服,拽破我的衣服,或是爬到我的后背上,使我每周都要把棉袄洗一次。可是,你表面看见的像是脏污,实际看不见的东西却是纯净。不管他们有多么捣蛋,或是显得如何无知,你放下偏见,微笑地去欣赏,也总会发现他们身上闪现出的美好。他们毫不虚伪做作,他们用最直接的态度表达他们的喜恶,不会表面一套,背后又一套。孩子们用他们的纯洁天真与朝气,包围着你,浸润着你,使你最终也感到自己快要变成孩子,于是你感到内心喜悦满满,就要溢出,忍不住就俯下身子,亲吻了他们的脸蛋或额角。
我又想起斯坦纳博士的话来了:“孩子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快乐,更重要的是他们把我们重新引入真善美的世界。”
感谢孩子们!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