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蒙2022年度工作规划
公益项目实施
一、定向资助学生
1、资助对象:当前正在资助的学生,非必要情况下,将持续资助到高中毕业;新增资助的,注重对特殊困难、单亲、双孤家庭孩子的资助,适当倾斜上进、好学的学生。资助学生总数不少于400名。
2、支持方式:每学期按最低资助标准:小学500元/学期、初中600元/学期,高中1000元/学期,支持孩子上学、生活费用,情况特殊的,资助标准上浮;同时,注重对孩子成长教育的引导。鉴于大多数孩子成长环境的特殊性,从小缺乏恰当、有效的家庭教育,一些孩子或多或少会有性格方面缺陷,或心理障碍。因此,引导孩子树立正确三观,及时发现成长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干预,十分重要。
3、联络沟通:通过学生家庭走访、学校回访、线上沟通等,增强与每一个学生本人,或家长、监护人之间的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学习、生活、家庭变化等情况;同时,加强当地志愿者老师、学生志愿者队伍建设,发挥志愿者在联络沟通中的自身优势。
4、信息反馈:定期向资助方反馈孩子学习、生活情况,以及资助款发放等信息;做好每学期一次资助综合信息反馈,以及涉及平时走访、回访的即时信息反馈。
二、国学文化推广
“蒙以养正,圣功也。”在学生成长教育中,国学文化素养的提升十分重要,是安身立命、成人成才之根本。
1、面向群体:所有定向资助的学生、建立合作关系的山区中小学。
2、国学文化自学:在积累前期经验的基础上,主要利用寒暑假,通过自学形式进行。小学阶段以国学经典诵读为主,内容主要节选自四书五经、道德经等经典,并把喜欢的句子记录在笔记本上;初中阶段,选择一位古代名人圣贤,通过自主搜索、查阅资料,了解人物生平,根据其生平某一段经历、或谋一名言、或某一项成就,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认识、感悟、启示;高中阶,选择一部国学经典,写一篇介绍性文章,或者从经典里,摘录一段自己喜欢的句子,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感悟。
3、参访游学:利用寒暑假、节假日,举办夏令营、参访文化场馆活动,让乡村孩子对历史、文化有更深入地学习与体验;参访游学活动,主要由高年级学生自主举办、自我管理,培养大家规划、组织、协调等综合能力。
4、回访教学:与2~3所山区中小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协助学校国学课、传统文化课教学;通过线上、线下专题分享,普及节气、传统节日、中医药与健康等基本常识,频率每月2次。
三、左西乡村教师发展
1、长期支教:根据山区小学的实际需求情况,派遣长期支教老师,支教点主要为:安徽大别山区、四川凉山山区。做好支教老师的筛选、培训,完善支教项目的中期、期末评估;支教老师每月生活补助按1000元/学期标准,食宿通过与支教学校协商解决。
2、教师发展:根据山区小学实际需求情况,搭建城乡教师间的教学经验交流、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促进乡村本土教师的成长,和教育水平的提高。
四、公益人才培养计划
1、公益知识普及:面向童蒙关注的学生群体,普及志愿服务、公益、慈善基本知识,增强公益服务意识,提升社会责任感;
2、社会实践:提供更多参加线上、线下志愿服务机会;支持大学、高中阶段学生,利用寒暑假开展公益类社会实践;
3、公益人才培养:对公益感兴趣,有意在公益领域发展的同学,给予能力培养、资源支持,做好公益人才储备。
组织建设方面
一、团队建设:加强工作团队、志愿者团队建设,其中工作团队全职人数不超过2人,志愿者团队人数不少于8人;做好志愿者专业服务能力的提升,志愿者队伍专项培训每季度一次;吸纳童蒙一直关注的高中、大学生,加入志愿者队伍。
二、信息公开:继续做好官网、公众号、视频号等网络平台的维护,及时发布项目进展、活动开展、财务明细与审计、机构建设等信息,做到信息披露的全面、及时、有效,提升组织的公信力与社会影响力。
三、制度建设:完善项目管理、组织管理、财务管理等基本制度;向全国优秀慈善组织看齐,促使组织运作朝着更加规范、有力方向发展。
愿所有人活得真实、自在!
安徽童蒙助学服务中心
二零二一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